解析橡胶异形件工业发展史
2016-07-14
世界橡胶异形件工业在10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大体划分为形成时期、发展时期、繁荣时期及稳定发展时期四个阶段。
1、形成时期
早在11世纪,南美洲人民即已开始利用野生天然橡胶。1736年法国人C.孔达米纳参加法国科学院赴南美考察队,观察到三叶橡胶树流出的胶乳可固化为具有弹性的物质。后来,亚马孙河流域的野生三叶橡胶树的胶样被寄回巴黎,开始引起了欧洲人的注意 1823年C.麦金托什在英国建立了第一家防水胶布工厂。在同一时期,英国人T.汉考克发现橡胶通过两个转动滚筒的缝隙反复加工,可以降低弹性,提高塑性。这一发现奠定了橡胶加工的基础。他被公认为世界橡胶工业的先驱。1839年美国人C.固特异发现橡胶与硫磺共热可以大大增加橡胶的弹性,不再受热发粘,从而使橡胶具备良好的使用性能。橡胶硫化方法的发现对推动橡胶的应用起了关键的作用。19世纪中叶,橡胶工业已开始形成。它已能生产胶布、胶鞋、胶管、胶板及一些日用品等。
2、发展时期
19世纪末期,汽车及汽车轮胎的出现推动了橡胶工业的蓬勃发展。1845年英国人R.W.汤姆森首次提出了充气轮胎专利。1888年英国人J.B.邓录普制造出第一条充气自行车胎。1895年第一条充气汽车轮胎问世。不久,汽车轮胎开始了商品生产。为了改进轮胎及其他橡胶异形件的使用性能,1893年J.F.帕尔默将帘布(见帘子线)用于自行车胎 1900年帘布开始在汽车轮胎上应用。1906年,美国人G.厄诺拉格用苯胺作硫化促进剂。1912年S.C.莫特发现了炭黑的补强效果。不久,防老剂也应用于橡胶加工。1916年F.H.班伯里提出了橡胶密炼机(见塑炼)专利,橡胶加工机械相应得到了完善和发展。橡胶加工技术在这一时期中有了很大的进步。
随着橡胶异形件工业的迅速发展,原用野生的天然橡胶在性能和产量方面已不能满足需要,19世纪中后期开始了天然橡胶的人工栽培。到20世纪20~30年代人工栽培的天然橡胶已经逐步取代野生橡胶,成为天然橡胶的主要来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天然橡胶供不应求,德国开始了甲基橡胶的小批量生产,主要用于制造硬质橡胶异形件。这种合成橡胶质次价高,战后即停止了生产。30年代开始了合成橡胶商品化的生产,聚丁二烯橡胶(即丁钠橡胶)、氯丁橡胶、丁苯橡胶、 丁腈橡胶、丁基橡胶等相继投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对战略物资的需求,合成橡胶及与战争相关的橡胶异形件如汽车轮胎、飞机轮胎、各种军车用轮胎的生产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3、繁荣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国家中的汽车等工业蓬勃兴起,推动了世界橡胶工业的大发展 1943年钢丝帘布轮胎问世,1948年,法国米什林公司试制成功子午线轮胎。同年,无内胎轮胎也问世。1953年有规立构合成橡胶研制成功。1956年,有规立构合成橡胶开始在轮胎中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部分天然橡胶使用。1965年,热塑性橡胶开始应用于胶鞋及胶粘剂。1970年,首批浇注轮胎(用聚氨酯橡胶)诞生。1972年,芳纶帘子线开始投产。这一系列重大的技术突破,为橡胶工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原料和技术基础。70年代初期,橡胶加工及橡胶合成的生产技术达到了空前未有的高度。从橡胶的耗量看,1950年世界耗胶量为2.3Mt,1973年达到了10.89Mt。1950年世界轮胎总产量为1.4亿套,而1973年猛增到6.5亿套。其他各类橡胶异形件的生产量在 70年代初期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是世界橡胶工业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
4、稳定发展时期
70年代中期,石油涨价,严重冲击汽车工业及石油化学工业,橡胶工业随之出现了危机,不景气的局面一直持续到80年代初期。世界耗胶量1979年为13.0Mt,1982年下降到11.6Mt,1982年以后开始缓慢回升。世界橡胶工业开始进入了较为缓慢的增长时期。橡胶企业的主要注意力由扩大产量转移到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及技术水平,努力开发新产品、新技术。随着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橡胶生产的技术水平。橡胶异形件的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促进了橡胶应用技术从技艺向科学的过渡。轮胎浇注工艺突破了原有的轮胎制造技术。热塑性橡胶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传统橡胶工艺的根本性变革。
| |